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是1984年经陕西省教委批准成立的独立处级研究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现有专职研究人员7人,兼职/客座教授5人,在站博士后7人,在读研究生30余名。下设理论物理、理论化学和计算物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合作)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合作)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成果奖5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9项,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2项,中国科协、中组部、人事部的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以及其它的奖项十几项。本所以主要完成单位参与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八五”攀登项目《九十年代理论物理前沿课题》、“九五”攀登预选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理论物理重大前沿课题》的研究,2人担任资深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现已培养研究生200多名,其中有7人获得洪堡基金,6人获日本学术振兴基金;他们中许多人现已成为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包括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做出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有2人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1人获中国科协、中组部、人事部青年科技奖,其中李卫、顾樵的研究成果被同行称为“侯-李变换”和“顾效应”。
理论物理研究方向
该方向先后在量子场论、规范场理论、量子反常、经典与量子可积系统、数学物理及量子群、量子代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9项。目前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超弦理论中的数学物理问题,宇宙学和引力理论及相关问题,低维凝聚态物理与可积系统,量子信息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理论化学研究方向
该方向在配位场理论,多参考态组态相互作用的酉群方法与程序研发以及反应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和陕西省科协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目前主要从事精确量子化学方法和程序发展、分子光谱学、光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半经典反应动力学、固体表面动力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计算物理研究方向
该方向先后在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金属氧化物相变、纳米材料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微电子技术电子输运、可再生能源以及有机光伏材料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主要从事缺陷及其对称性对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氧化物相变行为影响领域以及微电子技术电子输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理论模拟研究。